小型次氯酸钠发生器是一种用于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设备,它在医疗、环保、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其通过电解食盐水来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溶液。在电解过程中,食盐水(NaCl溶液)被分解为氢氧化钠(NaOH)、氢气(H₂)和氯气(Cl₂)。随后,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,生成次氯酸钠(NaClO)和水(H₂O)。这个反应过程通常在无隔膜电解槽内进行,确保生成的次氯酸钠溶液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活性。
小型次氯酸钠发生器的操作步骤:
1、配置盐水
根据发生器的规格和要求,计算出合适的盐水浓度。一般小型次氯酸钠发生器所需的盐水浓度在3-5%左右。例如,如果需要配置3%的盐水,可称取300克食盐,溶解于9700毫升的水中。
将称好的食盐缓慢加入溶解罐中,然后逐渐加入水,同时开启搅拌装置(如果有的话),使食盐充分溶解。注意,加水速度不宜过快,以免食盐结块影响溶解效果。
2、启动设备
将配置好的盐水通过进水管注入电解槽内,直至达到适当的液位高度(通常设备会有液位指示)。
接通电源,打开发生器的电源开关,此时设备开始预热。等待预热指示灯熄灭后(一般需要几分钟时间),表示设备已经准备好进行电解操作。
3、电解过程
按下电解启动按钮,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示。正常情况下,电流和电压应该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。如果发现电流或电压异常波动,应立即停止电解,检查设备的电极、电源等部件是否正常。
在电解过程中,会产生次氯酸钠溶液和氢气。氢气会从专门的排气口排出,要确保排气口畅通无阻。同时,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会逐渐积累在储液罐中。
4、检测与调整
使用化学滴定法或其他合适的检测方法,定期检测储液罐中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含量。如果有效氯含量低于预期值,可以适当调整电解电流或延长电解时间。
根据实际需求,控制次氯酸钠溶液的产量。如果不需要大量溶液,可以在达到所需产量后停止电解。